冠心病——冠脉支架
别追究所列标题是否合理,笔者只想利用这千、八百字说清三个问题:
1、得了冠心病,冠脉支架是放还是不放;
2、冠脉支架本身发展与进步;
3、支架植入后仍需做好二件事。
一、得了冠心病,支架是放还是不放?
冠状动脉发生闭塞或重度狭窄,植入冠脉支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需不需要
放支架与冠脉狭窄的程度有关:1、冠脉狭窄程度﹤50%,首选药物治疗,暂时不需要植入支架;2、冠脉狭窄程度介于50~70%需专业医生综合评估,且要充分考虑患者病情和意愿决定;3、冠脉狭窄>70%,植入支架可“防患于未然”,此时植入支架的获益比病情发展到心梗时再植入支架更大,更有利于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4、要特别强调急性心肌梗及时植入支架可以救命。因为不论是血管内斑块破裂还是血栓形成都会造成冠状动脉的完全闭塞或重度狭窄,导致严重的心肌缺血、心肌坏死,只有尽快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才可能挽救濒死的心肌。
二、冠脉支架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最早问世的冠脉支架,是在1986年3月28日Jacques Puel法国医生首例经皮做的冠脉支架植入术。可以说从那时起至今,冠脉支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裸架到涂层”——“从有到无”三个过程。
1、从无到有:自1986年之后的10余年间,由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得以应用,1993年“FDA”先后批准Gianturco—Roubin和Palmaz—Schatz支架可用于PTCA术中急性血管闭塞和预防冠脉支架植入后的血管再狭窄,从构造上自膨式支架→球囊扩张型支架等“金属”支架被采用。
2、从裸架到涂层:支架植入后支撑血管扩张的问题解决了,但植入后引起内膜增生,使金属裸支架植入部位的血管再狭窄率仍有20%左右。为解决这个问题药物洗脱支架诞生了,也就是在金属支架表面加了一层由聚合物和特殊药物组成的涂层,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的概率。
3、从有到无:可以这样理解“从有到无”是冠脉支架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新。众所周知,不论放什么支架都会对血管原有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最新研发的“从有到无”的生物可吸收支架,采用了在体内完全可(吸收)降解的材料(如聚合乳酸),在被植入体内数年后,可完全被降解,使血管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虽然和金属支架相比在支撑能力上还有差距,但一旦国内获批上市,它的安全性和疗效一定会给更多冠心病人带来福音。
三、支架植入后要做好二件事
无论从心血管局部还是从心脏的整体而言,植入支架并非“完事大吉”,必须关注以下二件事:
1、继续防治动脉硬化,要从控制血液中胆固醇和保护冠脉内皮细胞两方面入手,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
2、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抗凝治疗,服用2种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以防止支架内出现凝血块等。